【编者的话】2021年是学校“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同时我校作为试点高校迎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扎实推进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认真落实学校迎评促建工作,以评估促改革、促发展,本学期我校继续推出《高质量发展》专栏,宣传报道各学院、部门在对标省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和一流应用型品牌大学建设要求的基础上,如何明确目标,对照差距,找准发展重点、难点和突破点并精准发力抓落实的思路与举措,助力“十四五”时期学校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12_20180308ordkny.JPG

近年来,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紧紧围绕“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目标,通过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在专业课程建设中融入实践环节,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创新,在实践中探索知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巩固理论,不断强化提升专业应用能力。


在此基础上,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在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践引领价值,并因此将学科竞赛作为一个抓手融入专业建设,以规划学生的发展目标体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并设立学生团队来提高竞赛项目的长效性。同时,学院还与学校教务部门共同完善学科竞赛管理机制,为学科竞赛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撑;抢抓学校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机遇,以岗聘为先导大力加强学科竞赛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建设IT工程实践中心,重点孵化高水平创新创业项目冲击高等级赛事,等等。学院推进学科竞赛发展的一系列举措,在引领大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并以项目为依托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2010151602737889492782.jpg


构建立体化双创平台,营造大学生创新创业氛围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把学科竞赛融入专业建设,鼓励带动大学生参与竞赛,以赛促建,首先强调要为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提供充分的条件保障,做好以构建创新创业平台设施为主体的各项基础工作,提高师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学院积极打造学科专业社团,以之为载体进行校企、校地和跨学院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与企业共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科学素养。学院在学科竞赛专项经费、学生奖学金发放、年终津贴分配等方面,充分肯定、体现指导教师和获奖学生的辛勤付出。围绕大学生双创工作,学院逐步建立了公共服务平台、教育大数据分析创新实验室、智能物联网创新实验室、移动开发与软件测试创新实验室、网络应用安全创新实验室、信息安全创新实验室、人工智能视频处理创新实验室、智能汽车创新实验室、大数据处理与分析创新实验室、嵌入式智慧系统和智能机器人创新实验室等九大IT工程实践中心分实验室,面积约600平方米。

1.jpg

依托九大IT工程实践中心、专业实验室、学校大学生创业园、常熟科技园以及校外服务基地等设施和条件,学院重点打造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24个,指导教师30名,参与学生500余人。其中,入住学校创业园项目4个,入住常熟国家大学科技园2个,入住常熟市沃创孵化基地2个,学生创办优质企业5家。从校内到校外,通过加强校地互动,促进产教融合,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构建起校、政、企多维合作的立体化的大学生“双创”平台,为大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创造了卓越的条件,在广大师生中营造了积极活跃的“创新创业”氛围。


“项目驱动”下“以赛促学”,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2020年,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级重大赛事获奖在全校排名第一,获奖总成绩比例占学校的26%。学院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累计29个大项,117个小项,共计309人次学生、148人次教师获奖。其中创新创业类比赛9项,62人次学生获奖。学生学科竞赛获省部级以上17大项,91小项,学生获奖人数涉及145人次,指导教师103人次。其中,获第五届“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国家级甲组一等奖,ACM-ICPC亚洲区域赛、CCPC赛事多项铜奖,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省赛二等奖,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省赛三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省赛三等奖等重要奖项。

6.jpg

第五届“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jpg

在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精心培育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创新创业项目,以“项目”为驱动参与各类竞赛活动,并以此为基探索形成了“学科竞赛→工程实践中心(项目驱动的‘1教师+1企业+1学生’团队培养)→校外实践基地”“学生社团→创新工坊→校企(IT企业联盟优质企业)联合实验室”的多轨并行实践体系。


参赛获奖之外,学生更大的收获是在参与项目实践和赛事训练的过程中,专业知识得到充分运用,并不断拓展和延深,专业水平不断得到提升。比如在导师指导下,2020年全年度学院学生独立完成并发表学术论文15篇,申请软件著作权达37项。参赛过程中,学生对竞赛任务进行认真分析、有效推理、准确判断,并完成高技术水平、高质量的成果或作品,这个过程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创新意识,培养了创新思维,提升了创新能力。


另外,参与项目实践与学科竞赛也让更多学生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形成了明确的人生发展规划并为之努力,不少学生在毕业后顺利进入985高校继续深造,或者因参与比赛获得奖项而成功入职名企。

2.jpg

2017级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嵌入式培养)专业学生任智慧,从大一开始,先参与到家庭服务机器人项目中,并获得2018中国机器人大赛二等奖,“软银机器人杯”2018中国机器人技能大赛一等奖,之后她对编程以及算法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编程比赛校选拔,后参与到聂盼红老师组建的ACM队伍,先后获得蓝桥杯省赛三等奖,2020年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女生专场铜奖。通过不断地参赛学习,她加强了对数据结构和算法的了解,增强了专业技能,在研究生考试中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均取得良好成绩,最终收获了西北工业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她的感言是:“不放下努力本是我的任务,在现有的基础上争取再争取更是我的职责”。

3.jpg

2017级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工程专业学生贾皓翔,从黄瑜岳老师讲授的新生专业认知教育和C语言课程开始,到加入聂盼红老师组建的ACM队伍,从校赛到ACM-ICPC亚洲区域(银川)赛铜奖、第十届蓝桥杯C/C++程序设计大赛国赛二等奖、2019年CCPC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分站赛(哈尔滨)优胜奖,对程序世界充满好奇的他最终拿到了心动的腾讯公司入职邀请函。他的感言是:“掌握一门技术是件很酷的事情。”

4.jpg

2019级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学生徐柔,从入学的ACM新生程序设计大赛开始,到加入聂盼红老师组建的ACM队伍,通过不懈努力,成为了ACM集训队队长。从校赛到ACM-ICPC亚洲区域(济南)赛铜奖、CCPC女生专场铜奖、2020年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全国总决赛个人一等奖、第十一届蓝桥杯C/C++程序设计大赛国赛三等奖,这一路走来,程序设计竞赛给她的世界带来了更加丰富的色彩。她的感言是:“ACM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荣誉,更多的是让我有坚定的信念一步步脚踏实地向未来进发。”

5.png

2016级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学生杨加康大二时进入创新实验室,成为董瑞志老师指导的学生团队中的一员。他参与的项目——“基于树莓派的老年慢病用药系统”顺利入驻常熟东南大学生创业园,荣获2018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智慧校园”主体赛(创意类)优秀奖。2020年他编译出版《物联网项目实战:基于Android Things系统》,这是国内译介的首本有关Android Things系统的书籍。


完善制度保障推进多元融合,促进学科竞赛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推进完善学科竞赛工作,引领更多大学生通过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强化应用实践能力,成长为更符合当前社会经济产业发展的优秀的应用型人才,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前期工作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在平台加强、制度优化、课程融合、师资强化等方面继续下功夫,全力促进大学生学科竞赛高质量发展,不断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作用,持续提升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第一,继续完善条件保障,以IT工程实践中心和专业实验室建设为基础,积极进行项目培育,争取校内外更多资源和资金的支持;第二,深入开展工作调研和总结,通过广泛调研,吸取兄弟院校优良工作方法,结合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实际,制定有效促进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规划和方法;第三,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多元融合,加强与教学条线合作,力争将更多创新创业课程充分融入理论、实践教学过程中,让教学和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工作相互融合,互相促进;第四,提高师生参与度,通过广泛宣传,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进一步吸引大批优秀的专业教师参与到大学生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来。

(钱振江 聂盼红 王学宇/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