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更新)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近2000人,与中国矿大、苏州大学、东北石油大学、苏州科技大学、北方民族大学、湖州师范学院等联合培养在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近30人。学院教职工总数11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6人,副高级职称42人,博士50人,兼职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8人。


学院下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五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试点专业、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江苏省特色专业;物联网工程为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软件工程专业为江苏省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试点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类。此外,面向产业需求成立了人工智能技术学院。


学院实验中心为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计算机硬件基础、物联网综合应用、数字媒体技术、网络结构与集成、移动计算、软件工程等实验室和大学生科技竞赛和创新工程实践中心。为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需要,学院建有“IT工程实践中心”“大学生创新工坊”,与企业合作共建“工业智能计算与安全”“医学大数据分析”“智能视觉信息处理”等校企联合实验室。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始终坚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宗旨,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与国际合作,先后与苏州科达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泛微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软科技集团、中软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杰普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东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建立校外实训就业基地,与美国蒙莫斯大学、威斯康星大学欧克莱尔分校、日本九州工业大学等高校开展联合办学,成效显著。建设有国家一流课程一门、省一流课程一门,拥有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1个、先后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苏州市计算机学会杰出教育奖1项。完成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8项;全国高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课改项目8项;教育部产学合作综合改革/协同育人项目30项。学生近五年共获得全国互联网+大赛、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等全国性竞赛奖项383项。毕业生年终平均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7%以上,毕业生在各行各业深受用人单位好评。近年每届学生中有近50名考取硕士研究生,其中不乏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江南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及海外知名高校。


在科研与学科建设方面,建有“物联网工程应用”苏州市重点实验室、“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校级重点实验室和“智能网联研究院”校级学科平台。此外,与美国、日本等高校建有“信息科学国际联合实验室”。参与了“江苏省电梯智能安全重点建设实验室”、“控制科学与工程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建设。形成了视觉信息处理、网络与信息安全、大数据处理与分析、智能软件与服务工程等科研团队。其中“智能视觉信息处理”为江苏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近五年,学院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15项、横向经费到账2000多万元。授权发明专利178件,其中转让83项;发表科研论文400余篇,其中IEEE Trans.ACM Trans.等高水平期刊及卓越期刊上发表40余篇。科技成果先后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吴文俊人工智能技术发明奖1项、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三等奖5项。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历经二十余年的创业与发展,形成了以产教融合和国际合作为途径的应用型办学特色。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制定符合IT产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创建与企业职业要求有效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以人才质量为根本,创建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育支持体系。学院先后获得省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省级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省级软件产业人才培训基地、NIIT国际软件人才培养基地和江苏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试点院校等荣誉称号。学院始终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科研促教学,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合作办学模式,加强专业建设,完善和拓宽学科结构,努力打造特色鲜明、创新务实、充满活力的和谐学院,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