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决赛落幕,常熟理工学院团队取得历届参赛最好成绩,在决赛中斩获1项一等奖、2项三等奖,我校乐德广老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
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信息安全作品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办。全国共有540支队伍通过审核、近2000名大学生参赛,高校数量、战队数量和参赛人数均创历届新高。经过线上初赛,全国共产生244支队伍晋级总决赛,决赛于8月16日—17日在北京举行,进行现场评审角逐,共评出32个一等奖,40个二等奖,72个三等奖,95个优胜奖。
我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组织了3支队伍参赛,全部进入线下决赛且全部获奖。据悉,常熟理工学院是唯一一所应用型本科高校获得作品赛一等奖的单位。
我校作品《基于AFL的V8引擎模糊测试系统设计与实现》获得一等奖。作品是基于插桩的代码覆盖率检测以及ASan内存错误检测,通过RNN递归神经网络对样本进行学习与生成,对已知漏洞产生规律进行深度学习,生成更加容易触发崩溃的高效样本,基于模糊测试回溯算法计算当前发现Crash的概率并进行合理地自动化调整,此外结合Web远程管理方便地进行数据分析,实现了一种基于AFL的V8引擎模糊测试系统。该漏洞测试系统可以更好地为浏览器或其他脚本引擎进行模糊测试,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近些年来,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紧紧围绕“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的目标,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专业课程建设中融入实践环节,鼓励学生自主创新,独立思考,在实践中探索知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巩固理论。在此基础上,将学科竞赛作为一个抓手融入专业建设中,使培养的学生更加符合当今社会的实际需求。通过规划学生的发展目标体系,引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设立学生团队,提高竞赛项目的长效性;与学校教务部门共同完善学科竞赛管理机制,为学科竞赛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撑;抢抓学校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机遇,以岗聘为先导,大力加强学科竞赛师资队伍的建设;同时,建立IT工程实践中心,重点孵化高水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全力冲击高等级赛事,近三年学院学科竞赛成绩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