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下午,人工智能双师标准研讨会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成功召开。此次会议聚焦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双师标准”框架设计,旨在促进院校与产业界的深度协同,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路径。苏州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积极参与并委派严卫老师参加此次研讨会。
江苏省计算机学会秘书长金莹在致辞中强调,人工智能双师标准是推动教育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的重要纽带,通过制定科学的分层能力界定标准,既能满足通用能力的普及需求,又能实现专业能力的精准深化,为校企协同育人提供可落地的行动指南。
在标准研讨环节,与会代表们围绕《人工智能双师标准》的制定展开了深入讨论。严卫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强调了标准需强化“双师”角色定位,推动跨学科资源整合与制度创新;制定双师标准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还能更好地满足企业对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推动产教深度融合。
严卫提出,在双师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一线教师的实际需求和教学特点,细化“双师”能力图谱,并配套教学资源与平台操作指南。这将有助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在产业对接方面,中车、中科创达等企业代表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他们强调,标准需融入行业技术规范,强化校企协同的课程开发与案例库建设,以更好地满足企业对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
会议总结环节,与会代表们拟定了《人工智能双师标准(草案)》的修订时间表,计划于上半年完成标准制定。严卫表示,苏州工学院将积极参与后续的标准制定和实施工作,推动双师标准在学校的落地应用,为人工智能教育产教深度融合提供系统性支撑。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人工智能双师标准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向,也为高校、企业和行业协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搭建了平台。苏州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通过深度参与标准研讨,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双师标准的科学化制定,将师资队伍能力建设与产业前沿需求精准对接。作为标准制定工作组的参与单位,学院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系统性构建“教学能力-技术素养-产业认知”三位一体的双师发展体系,通过标准引领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全面提升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扩大在产教融合领域的示范影响力。